友情链接
Friend link
劳保用品知识
高温环境作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发布日期: 2013-08-14    点击量: 2411
    1.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主要指空气温 度、湿度、风速和热辐射,由这些因素构成了工作场所的微小气候(microclimate)

  (1) 气温:生产环境中的气温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 人体散热等的影响。所产生的热能通过传导和对流,加热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并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的物体,从而形成二次热源。这使受热空气的面积增大,温度进一步 升高。

  (2) 气湿:生产环境中的气湿(humidity)以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以 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高气湿主要由于水分蒸发和蒸气释放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制革、缫丝、屠宰和潮湿的矿井、隧道等作业。低气湿可见于 冬季高温车间中的作业。

  (3) 气流:生产环境中的气流除受自然界风力的影响外,主要与厂房中的热源有 关。_源使空气加热而上升,室外的冷空气从门窗空隙或通风处进入室内,造成空气对流。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愈强。

  (4) 热辐射: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的辐射。太阳光照射、生产环 境中各种熔炉、燃烧的火焰和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热辐射。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受照物体加热。当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物体向人体 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称为正辐射。反之,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 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为负辐射。热源辐射的能量(E)大小取决于辐 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4次方成正比(E=KT4)。其中K为热辐射系数,除受温度影响外,它与辐射源的表面积和表面温度等因素有关。热源温度愈高, 表面积愈大,辐射能量也愈大。另一方面,辐射能量与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故 离辐射热源越远,物体受到的辐射强度也越小。热辐射强度以每分钟每平方厘米表面接受多少焦耳(J)热量表示(J/cm2 min)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不仅受厂房建筑、通风设备、工艺过程和热源情况的影响,而且与地理位置、自然季节和昼夜时间有关。因此,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生 产环境的气象条件差异很大,同一工作场所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和同一工作地点的不 同高度,气象条件也会有显著的变化。由于各种气象条件都可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故在做卫生学评价和制定预防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安全防护技术

  1. 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 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如钢水连铸、轧钢、铸造、搪瓷等的生产自动化,可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热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尽量布置 在车间外面;②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③采用穿堂风 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④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⑤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使热空气沿着隔墙 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 放在下风侧。

  2. 隔热隔热是防止热辐射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 隔热,其中尤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辐射热。

  3. 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 口配置得十分合理,充分利用热压和风压的综合作用,使自然通风发挥最大的效能 (详见第五章通风);②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的需要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可采用机械通风。

  安全防护措施

  1.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补 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每人每天供水3?5L,盐20g左右。 在8小时工作日内汗量少于4L时,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5?18g盐即可,不一定从饮 料中补充。若出汗量超过此数时,除从食物摄取盐外,尚需从饮料适量补充盐分。饮料的含盐量以0. 15%?0. 2%为宜。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在高温环境劳动时,能量消耗增加,故膳食总热量应比普通工人为高,最好能达到12600?13860kJ。蛋白质增加到总热量的14%?15%为宜。此外,可补充维生素和钙等。

  2. 个人防护高温工人的工作服,应以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此外,按不同作业的需要,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劳保用品。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如炉衬热修、清理钢包等工种,为防止强烈热辐射的作用,须佩戴隔热面罩和穿着隔热、阻燃、通风的防热服,如喷涂金属(铜、银)的隔热面罩、铝膜隔热服等。

  3. 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凡有 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 作业。